千古流传的曲子《浪人琵琶》中,弹琴的浪人于绝境中凄然弹奏琵琶,在枯黄的芦苇边倚箫长吟。这首琴曲成了流传最广、感人最深的治愈系音乐。浪人琵琶,背负着何等的命运?
在古代,琵琶曾是一种男子的乐器,但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琵琶多是被女子演奏。萧华的《雨霖铃》中,柔婉婉的琵琶声堪称古代的金嗓子,甚至在百无聊赖的宫廷生活中也被提为兴致所在。
然而,古代的琵琶艺人地位较低,他们的艺术与生存常受到褒贬不一的看待。梨园戏坛上的女皇差不多都是靠着自己的美色和才艺才能跻身上位,世人给她们的评价也是多维的,甚至有一种拿风月掩盖她们才艺的看法。
没有谁生来喜欢受白眼,琵琶艺人们也不例外,他们常常应酬辛苦西行,受尽百般屈辱。
以《浪人琵琶》中的浪人为例,他为了琵琶离乡背井,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总是在艺术与生存之间难以选择。他放弃了生命般的琵琶,在寂静的晚上哀伤。几位打书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连忙慰问他:“施主,琵琶不是施主的命根子吗?”他回答:“既是命根子,何必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呢?”
仔细品读浪人琵琶落魄的人生,是命运太不公,还是他自身的原因呢?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对艺术与生存各取所需,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