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南方文学大师,福克纳是一位信手拈来便能塑造栩栩如生人物的小说家。许多文学评论家从《马尔萨斯》、《红叶》、《艳情史》等作品中读到了福克纳对于南方地域、文化、人物形象的深度感知。但在十多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神经学家却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解读福克纳小说:移情效应。
何为移情效应?即读者的情感反应和作者预期的情感反应产生了高度相似的情况。作者用文字描绘人物,人物的情感状态和行为触动了读者的情感,读者产生共鸣并产生和人物近乎一致的情感状态。大多数作品均存在游戏性的情感效应,但福克纳的游戏却格外巧妙和复杂。他甚至将移情效应嵌入了小说情节之中,沉浸式地让读者体验到了他笔下南方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他的著名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其中的女主角卡兹比·考甘不但自身封闭又病态地压抑着内心的情感,而且还引发了其他角色的移情效应,乃至甚至在小说结尾处,完美地将移情效应融入了整个故事线中。阅读福克纳虽然需要耐心和时间,但将readers看作是感性认知的来自演员到观众的发掘·提炼·矩阵工具(SED-EAM)运用在读者情绪识别、心理评估异常、人机交互等领域,研究的方向有望构建出“福克纳脑”模型,或为更深入的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