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来源有多种说法。按照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最容易被接受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纪念屈原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楚国,主要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臣屈原。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忠于国家,爱民如家,但却被贵族排挤,导致被逐出朝廷。后来,楚国山川泉石、江河汉洲,都已成为楚怀念屈原的标志。后人为纪念屈原,便在当年五月初五举行的龙舟竞渡、粽子食用、挂艾、露天茅庐等活动逐渐演变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驱瘟避邪
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还有一种说法是江浙地区崇拜龙的风俗演化而来。端午节也是传统的田间节令,庆祝五谷丰登,以及保佑夏收,当时人们用红、黄、黑、白、绿五色丝线,把腰间系着的金属钩针插入各种水果或者夏日帽上,为自己在夏天里增气添色。
无论哪种说法,端午节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每逢端午,无论是回归乡村的市民还是留在城市的新移民,都能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气息。